1.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1日在北京举行。会议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,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。
2. 十四届全国人大于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:稳步推进节能降碳,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,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。
3. 中美两国11月15日发表《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》: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。
4.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于2月21日获得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颁发的“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”,他已连续参加了1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。
5. 国家能源局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12月21日公布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保障电力供应的新力量,装机达到14.5亿千瓦,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50%,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。目前全国发电总装机约29亿千瓦。
6. COP28联合国气候大会于11月30日-12月13日在迪拜达成阿联酋共识,确定了损失和损害基金的来源和托管方,并对《巴黎协定》下的全球气候行动进行首次全球盘点,与1.5度温控目标差距甚远。
7. 欧盟5月17日通过的“碳边境调节机制”法案,从2026年1月1日起,正式对进口到欧盟的相关产品征收碳关税。
8.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于 3月20日 发布,表示在未来七年内采取的行动将决定人类在地球的生存可能。将全球平均升温限制在1.5℃以下,已经刻不容缓。报告称:为所有人确保一个宜居的和可持续的未来的机会之窗正在迅速关闭。
9. 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在9月25日发布了《中央企业上市公司环境、社会及治理ESG蓝皮书》及央企ESG先锋100指数。此前,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(ISSB)发布《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(IFRSS1)—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》及《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(IFRSS2)—气候相关披露》,准则将自2024年1月1日起生效,中国财政部和香港联交所已表示支持并代表ISSB征求意见,预计将成为ESG报告披露标准。
10. 生态环境部于10月19日正式公布试行《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》,标志着暂停了6年的CCER即将正式重启,但CCER的减排效果存在争议。
同和研究院整理、编辑